高新技术

当前位置:深圳风景园林网 > 行业信息 > 高新技术

设计理论] 景园路线:张力的网

标签:  时间:2009-03-27 点击:85669 来源:深圳风景园林协会
 [设计理论] 景园路线:张力的网
  一个景园,其栽植、理水、地形塑造、构筑、建筑等造园因素均不变,只是更换一套路线网络,则有可能发展成游赏感受与原来殊不相同的园子。景园路线,一般情况下即游赏者在园中的既定游移轨迹,实际上赋予纷繁并陈的园林景物一个渐次展开的秩序,游赏者顺之发现和追溯,一层层解开景象的纽结;原本具备景观资源潜力的生态区域,因之发展成为一个有时间秩序、彼此相因相生的结构体。不妨将景园路网与一张实际的网比较,我国古人将经纬交织的网眼称为目,引网的总绳称为“纲”,“举纲而万目张”,与之类似,景园路网亦在整个景园平面掣起一个有张力的网。
  一张景园路线网络图在景园设计师眼里,意味着一个生动的游赏过程呼之欲出以及这样一个张力的网的敷展。景园路线及路网除了应与景园运行计划相匹配、担当交通职能,设计者还可以凭借之做宏观的艺术运筹,以期超越孤立、片段的景物、景象的经营,对路线上合成的景观实效和景园整体意境、意匠有所把握。景园路线网络本身有潜力成为景园规划设计中的有效手法——比具体构图造景更高层次的、更“大”的手法。以下试做解析。
  “运行图案”——抽象景园路网图形的识读
  园路的抽象形态是线,将一个景园的路线提取出来,即得到一个可称做“运行图案”的路线网络抽象图形,如果善于识读,可以从中获得有关景园风格意向、组织层次等构园特征的诸多信息。
  1、风格意向:
  抽象的景园路线在线型上分为直线、曲线等,曲线又可分为人工线、拟自然线等。凭借路线的线型、走势及其组合而成的网络图形,不仅可以将景园归属为自然风致式园林、几何式园林等粗犷的分类,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获知其某些更微妙的风格定位和气质倾向。这并非虚妄之言,将同属于某种成熟风格的若干景园的园路网络提取出来,往往富有某些共有特征。如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一般只设置划分区域的道路,区域内给游人在大片的丛林和草地上自由选择路线的很大余地,有“英国园林无小径”之说;又如,同为古典主义风格的法国和意大利古典园林,在节点上和抽象图形上有各自明显特点。日本园林讲究园林如同书法那样分为“真”、“行”、“草”来表达:“真”的手法善于表现端庄整齐、富有力度的景物;“草”的手法是豪放潇洒或自由风雅的,善于表现灵动、幻化、多姿的景物;行则介乎两者之间——这些均在园路的形态上有相应的反映。对现代景园提取出其景园路网研究,则可发现一个景园建筑师的多个作品中往往具有个人风格的鲜明痕迹。
  路因景成,游园路线的布局如同无声的导游,把分散的景点串连起来。如果把园林景象和意境的展开比喻为一个经典故事的叙述过程,路线网络的设置则如同独特的叙述方式,有的是酣畅舒展的,有的是精雅细腻的,或是迂回地一唱三叹的等等。游众在视野可及的范围内看到园路图案,有时沿着园路走时并不能即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知地图,但亦能对所经轨迹渐渐生成认知的整合,感知到以一套特定路线网络为骨架和脉络的景园的整体造型风格,并感受其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
  2、层次和深度:
  景园“运行图案”的意义,并不等同于一张表明景点串联关系的道路交通导游图;在研究景园的内部结构与层次时,又可将一个景园的“运行”表达为一个多层次而非单一层次的“点”、“线”网络图形:人在游园时沿着观赏路线行进时的动态观赏空间是“线”,其中若干富有容积感、体量感的静态观赏空间是“点”,流动的“线”串连静态的“点”。扩而大之,景园之运行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广义的“点”、“线”网络:“线”是相应的不同级别的“点”的连线或联系,具有运动、流动的特征;“点”代表运行中相对适宜停留,具有聚合、静止的“点”的意向的空间界域,“点”的形态逐层表现为:景域→景区→景点→观赏点→停留点……,上一层次的“点”包容着下一层次的“点”、“线”网络;人们经由“线”进入“点”的界域内,逗留,盘桓,赴下一个“点”或深入下一层次的“点”。
  有了多层次“点”、“线”网络的设计概念,可以将同样的景源经营出不同的结构和层次,给予游众不同的认知过程和欣赏深度。适当的结构层次感,使游赏内容和景园空间丰富、变换,形成丰满的结构感和耐人寻味的情趣,不至于一览无余。结构简洁、层次少的景园做得好,可以获得大气、爽健的风格;但做得不好则容易流于粗犷而难以进行深入精致的雕琢。有一些景园显得疏阔、简单,原因就在于缺少足够的“点”、“线”网络层次,“线”上的“点”形态单一,缺少下级机制,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图景过于单纯。
  3、复杂和清晰
  较大型自然风致景园,规模大,景点多,远非按照某种固定的路线即可有条不紊地观赏各个景点,也难以形成清晰的层次结构,观赏轨迹带有往复、迂回、循环、不定等特点。但总结各个景观单元的组合关系,可以归纳出若干基本类型,抽象为路线图案即“环”、“套”、“串”、“辐”四种基本模式:“环”,闭合的、环状的观赏路线;“套”,有几条观赏路线形成环套环或环中有环的格局;“串”,景点、景区呈线性的串联;“辐”,各空间环绕着中心四周布置,经适当引导首先来到中心空间,然后再分别到达其它各景区。任何复杂的游赏程序一般皆可视作这几种基本组织模式的再组合和相互穿插。
  和必要的层次感一样,景园组织也需要适度的复杂性,过于复杂和缺乏足够复杂性的游赏过程都不具备游众所期待的体验价值。在景园设计中,自觉地运用上述基本组合模式,可对景园结构做理性的安排,使之在清晰明确和必要的复杂性中间找到一个适应点:为避免在过度复杂中迷失,可利用某一种基本组合使景点和景区布局建构起合理的联系、清晰的条理;为形成足够的复杂性结构,可有意破除既有的简单组合关系,形成必要的无序状态或生成新的复合式组合关系。进而,还可组织多个组合体系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转换,并对这种衔接与转换的偶然与必然、模糊与明确有所筹划。尤其对于自然式景园,这种设计过程可概括为从“混沌”到“清晰”再回复“混沌”——从景园原初的自然混沌状态,通过理性的分析实现对复杂性的破译,再建构其必要的复杂性,进入充满人工意匠而犹如自然天成般的更趋于完美的“浑沌”。
  景园“点”、“线”网络中,“线”接近“点”亦呈现不同的关系形态,大致可总结出三种:“趋近”,以终端区域或空间为目的地的活动;“经过”,“线“趋向某一”点“至一定距离再偏离之,即形成“线”对“点”的旁过关系;“环绕”,即“线”在“点”的周围环绕,使“点”在各向均是可视的。这种关系的多样性,也可用以调试“点”、“线”网络图形在游众感受中的清晰度与复杂性。
  此外,“点”、“线”网络应提供景园运行轨迹的多选择性,给予游人轻松的心情和选择的余地,应使景园之运行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愉悦过程,不得不循着轨道前进则是失败的设计。
  “运行载体”——景园路网上的视线“预览”与过程“模拟”  
  以上基于对景园抽象“运行图案”的研究,启发了如何控制景园结构、层次组织的若干设计思路;而基于景园路线毕竟是承载游赏过程的实体空间,则可以发展一种模拟式的设计思维:即对正在筹划中的路线网络做动态的追踪,在规划游线上进行视线的“预览”和游赏过程的“模拟”,循着拟定的游踪进行景点和景象序列的安排,对景园整体艺术意境、意匠进行运筹帷幄。反过来,又用综合景观效益和整体意匠的要求对路线网络再做斟酌和修正,完成一个理性思辩的设计过程。  
  1、视线预览  
  景园需时时为游众提供景观与观景的可行性:组织能够从各个方面来观赏的景,提供景的良好的观赏点。将视线设计叠加于路线设计,在拟定游线上做视线预览,即可以动态研究景观与观景如何协调统一。不仅如此,更应该追随路线网络提供的线索,深入研究连续的游移过程中沿线景观的综合效益,深入研究整体游览过程中怎样才能取得最富有艺术情趣的视觉体验效果。   
  (1)、视线特性  
  和路线一样,一个景园的视线也有其独特类型。中国古典园林讲求“无限的流动的空间”、“运动的无灭点的透视”,与追求强烈的透视感、贯穿的通视线的西方古典园林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而同为东方景园体系,日本枯山水庭园则惯用倾向于静止的、低视点的、水平的视线组织园林欣赏。此外,游赏视线可以是注意力散漫的或有所执着的;可以远观、近赏;同为远视,又有平远、深远、高远的不同……在路线网络上组织怎样的观览视线类型与基地和景源最为契合,景园设计师应做明智的主动引导。   
  (2)、经典构图:  
  北海公园没有白塔、颐和园没有佛香阁,难以成为今日人们认同的园林典范。一个游线网络应支持一个有个性、有特征的景象系统的存在,经营具有标识性、可忆性的经典构图。有必要在路线上精心组织标志物、控制点、视线焦点、构图中心等,形成景观的易识别性和可控制性,避免整体空间因为失掉控制而流于松散。在较大规模景园中,须凭借中心景观足够的体量、高度,或利用路线与序列的尽端优势,或用其他手法巧妙造势、烘托,形成必要的重点与高潮。  
  (3)、“对”与“借”  对景和借景是景园创作的两大基本手法,每一园林景点都立足于能获得美好的对景并为其它景点提供良好的对景机遇。而且,相对“静”态对景,还有“动”态对景,即在“线”空间上动中观景,视点不断移动、人与景物对象的相对位置随之变化中组织对景。借景则是把具有一定景效价值的景物纳入得景画面,须时时顾及恰当的得景时机。在路线网络建立中,应关照着一个全面的“对”与“借”关系的建立,使各分散的景点、景物之间彼此资借,组成平衡、协调的对景、借景关系网络。   
  (4)、势与形  
  “势可远观,形须近察”。景园路线的设置,应虑及如何控制主体景象展开的连续效果,一方面,以势统形,即强调景物远观效果的气魄、气势和视线的端点景观渐次展开中不同的透视效果;另一方面,可在路线上组织时空转换中势与形的转化,包括调控景物的主次关系,主景、副景,近、中、远的搭配和变更等,辅以地形地貌配合、景象背景控制等,取得有深度感和距离感的景观。   
  (5)、视距、视角、视错觉  
  在游线上运行时,视点是活动的,视觉界面是不断变更的。对同一景物,观赏的视距与景物高度的比例,从俯、仰、平等不同的视角观览等,都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调整各游赏段落视距、视角的转换,则可丰富游众对园景的体验。亦可利用错觉(包括透视错觉和遮挡错觉等)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将实际距离的体验感觉缩短或延长,给人造成强烈的期待感。  
  2、过程“模拟”——景园的章法理趣的运筹  
  景园作为一种空间的观赏艺术,是通过空间的语言传情达义的,空间的连续性又超越各个基层景观单元的简单累加,表达出更为深远的效果,故而景园整体的意匠是任何片断无以替代的。在景园路线网络上模拟游赏过程,旨在用以研究如何使景象转换与时间速度进程进行艺术性配合,以种种序列的组织形成景园特有的结构章法和连贯的逻辑理趣。  
  J·O.Simonds的《景园建筑学》对序列有微妙的论述:   
  “一个序列应当说明、表达或者装点所使用的或所经过的地区或空间。”  “
  每个序列都有其特性,同时亦可激发一种预定的情绪反应。”  
  “一个序列可能是简单的、复杂的或混合的。它可能是持久的、中断的经变化的或可调整的。它可能是集中的或分散的,微小的或庞大的,而且可能是精巧的或强有力的。”  
  “计划连续效果可能是随心所欲的或者是井井有条的,它可能是不整齐的,而且是故意漫不经心,或者为达到某个目的,计划得非常有次序。计划的序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设计方法。它可以诱导行动,指示方向,创造韵律,培养情调,显示或说明一件物体或一连串物体,同时可发展一种观念。”  
  有人把一个常见的序列分成“起”(起式)、“承”(承接)、“转”(转折)、“合”(通摄全体之高潮),而实际上四个部分又彼此包含,相辅相承。“有时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起承合一,转合不二;有时即起即承,即承即转,有时起之又起,承之又承,转之又转,合之又合,并且在一个大的开合之下包含有多个局部的‘起承转合’的变化。”
  园路如同游人的载体一样,是一系列序列的载体,大的序列又由子序列构成。实施精心组织的、有个性的空间序列,才能获得艺术格调高雅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景园整体环境。精通序列组织的多样性和微妙性,可以帮助建立精妙的设计思维模式。   
  3、广义轴线与狭义轴线的组织  
  路线在基地上有时散漫无际,线的意向被消解;有时极端突显,连带周围对之有一种依附,凌驾于空间和景象实体之上。在上述模拟式的设计中,当需要组织具有某种构思的游览过程,组织趋向某一视觉终端或保有一定意境主题的游移序列时,可令路线和视线以轴线的形态出现——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轴线。  
  狭义轴线即传统意义上驾驭一个对称系统的中轴线,各种风格的园林,一般都会在整体或局部运用之。除去其对称性,这种轴线还具有以下特性:  统一性,接触在轴线上的、临近或趋近轴线的景园空间都须尽量在形式特征上与之配合,并因为归属于轴线而超越个体存在的意义,在序列中获得了新的趣味与价值;利用轴线节点、端点、转折点以及利用轴线两侧、沿轴线伸延方向等组织主题景物,会得到充分张显的效果。   
  外延性,轴线作为一条强有力的计划线吸引轴线以外观赏者的注意力及兴趣,景观顺着轴线的延展而具有一种延伸性,引导游赏运行的趋势;  向心性,两个或更多的轴线集中在一个共同的焦点上,形成交叉轴线或辐射式布局。两条交叉的轴线常常一条是主轴, 一条是“副轴”;也有时几条辐射状的轴线,主次并不十分明确。在若干轴的交叉点上的景观可通过轴线的向心性得以强调。   
  在景园设计中,还有必要强调广义轴线这一概念的建立和运用——广义轴线具备狭义轴线固有的三个基本特性,但不拘泥于对称格局,从而扩大了轴线的内涵;其实体形态多种多样,可能是不同形态的路径,包括有强烈导引趋势的曲线形态道路;也可能仅仅是通过某种明确的对位关系或连续韵律的重复等手段,形成一条非道路形式的“暗轴”。设置广义轴线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在景园设计中可用不拘一格的手法,组织一条强有力的线索,让相关景物彼此具备一种显著的吸引力与牵制力;并将一种特别的结构加之空间以及观赏者,使人服从空间的计划并感知整体的序列。   
  以游线网络为纲的景园设计思维方法  
  议及园林设计,人们常说“构园无格”或者“有法而无定式。”设计师在将一个原始基地规划为一个景园时,常常会在自由创作的放舒感之余,有隐隐的压力,毕竟落笔之间方案将固化为原本无数可能之一。怎样才能自信笔下的方案是理性择优的结果呢?  
  为此,景园设计需要将一种整体空间构思贯彻进去:以景园路线为纲,让设计思维在多层次“点”“线”网络上模拟游赏过程运行,组织总的空间计划、景象展开计划和意境展开计划。反过来,根据景园整体层面的要求,反推“点”的具体落位、“线”的实际走势,近似于完成一个始终在动态中进行的多方案比较过程。凭借路线网络,在纷乱的构园要素中提携出一条红线,可全面带动其他构园因素协同起来构思。
  在城市规划中,“道路选线设计实质上是把社会的与自然的过程同一化。最好的路线选线是以最少的社会代价提供最大的社会效益。”而在景园设计中,路线设计则应以景园之主题、景园之特性等有组织、有层次、有个性的渐次展开为要旨,进行整体的、有目的的运筹。景园路网应该成为一张合理的、进行高效率的景观组织的、有生机意趣的张力的网。景园设计师可对其潜力和实质做更深刻研究,驾轻就熟地运用之表达构想,在具体造景之上积累较“虚”、较宏观的设计手法,使设计思维趋于理性和成熟。
(转自“http://bbs.ylstudy.com/thread-12500-1-1.html)
关于我们 -网站会员 -广告服务 -服务声明 -办事指南 -在线咨询 -网站管理
-欢迎您,您是第1017328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