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深圳风景园林网 > 信息公开 > 行业动态

阿房宫景区为“造景热”再敲警钟

标签:  时间:2013-03-27 点击:167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13年前建成开放的西安阿房宫景区即将拆除。头顶“天下第一宫”美名的景区如此“短命”,为各地方兴未艾的“造景热”敲了一记警钟。

  在监管“灰色地带”中“成长”

  25日下午,记者走近西安西郊的阿房宫景区,壮观的大门下,两名年轻人在认真检票,偶有游人进入。检票员告诉记者:“我们还在正常营业,票价38元,每天有二三百游客。”

  景区内,高低错落的宫殿,远看风采依旧,近观却显凋敝:门廊前一尊兵马俑塑像右臂脱落,搭在肩上;大殿中央台阶上的秦始皇雕像,多处金粉脱落,颇显沧桑;大殿二楼侧门,黑漆斑驳,十分破败。

  漫步景区,难觅游人。谈起拆迁,景区一名负责人表示:阿房宫遗址公园将要建设,拆这个景区,是“小项目服从大项目”,但拆迁时间还没定。

  “早就想到会拆除。”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办聚驾庄村支部书记杨怀军说。阿房宫景区正是他招来的项目。1993年,经杨怀军联系,陕西人雷应魁来此投资建设“阿房宫”,北距阿房宫遗址200多米。项目租用了聚驾庄村200亩和西围墙村480亩土地。“租地期限从1994年到2014年,共20年,每亩每年租金1200元,每5年递增20%。”

  杨怀军说,当年建设阿房宫景区,征求过西安市、未央区相关部门意见,还请文物部门设计过。对此,西安市文物、旅游部门均表示不清楚阿房宫景区项目当年建设管理情况,不过,“阿房宫”未在真正遗址本体保护区,不违反当时遗址保护规定。可见,作为租用集体土地的“村级项目”,是在监督管理“灰色地带”成长起来的。

  山寨“阿房宫”渐失文化魅力

  阿房宫是秦朝统一后建造的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四大工程”。地面遗存的主体“前殿遗址”,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夯土建筑台基,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开门迎客的阿房宫景区,曾号称“再现秦始皇生前豪奢”。除建造了仿古宫殿群,还开发《秦皇选妃》、《歌舞升平》等演出,在西安旅游界以秦文化为主题轰动一时,年接待量曾达到数十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阿房宫景区土地租用将于2014年到期,发展前景不明,后继开发徘徊不前。为增加短期收入,曾把“六国宫”出租给学校,还建设了多栋“小产权”楼房。

  秦阿房宫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雷应魁说,1995年筹建以来,景区至今已投入2.3亿元,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已“下了血本”。然而近年来景区收入和投入都持续低迷。

  与景区走向平淡截然相反,真正的阿房宫遗址迎来了考古热潮。2002年至2007年,国家考古机构通过考古调查和部分发掘,首次明确了阿房宫遗址范围,探明阿房宫遗址主体就是前殿遗址,面积约880亩,高7-9米,气势、规模及历史价值,都非“山寨版”阿房宫景区所能比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长期从事阿房宫考古工作,她说,阿房宫景区产生于想象,与秦始皇的阿房宫是两码事。近两年来,阿房宫遗址真容渐出,工程性文物保护呼之欲出,使阿房宫景区进一步失去了秦文化的魅力。

  新建景观应避免重蹈覆辙

  根据国家文物局去年批复的《阿房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西安市正在落实2.3平方公里内的文物保护,并建设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

  “阿房宫景区位于遗址南侧200多米处,规划建设水平较低,而且主体建筑处于遗址保护控制区,建筑物高度超出了文物保护规划规定的高度,影响文化遗产的视线走廊。”李毓芳说。

  如此一来,成为遗址保护建设“绊脚石”的阿房宫景区,淡出历史几成定局。

  雷应魁说:“创业多年,我对‘阿房宫’很有感情,但小规划得服从大规划,我支持现在文物保护的要求。”一些西安市民对“阿房宫”留恋不舍。家在景区附近的一名出租车司机说:“这个阿房宫已经成了西安西郊的‘地标’,真希望能保留。”

  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概念性设计已经完成,占地仅680亩的阿房宫景区能否改造为其中一部分?

  记者采访了解到,涉嫌“粗制滥造”的阿房宫景区,没有纳入遗址公园的建设视野。在聚驾庄村一些村民看来,政府建的遗址公园“更可靠”,征地拆迁补偿也不少,仅有“小产权”的山寨版“阿房宫”被拆难以避免。专家认为,人造阿房宫景区昙花一现,为眼下方兴未艾的“造景热”留下了诸多教训。

  监管不力造成阿房宫景区“先天不足”。专家认为,当年建设之时,阿房宫景区是民间投资行为,没有政府部门严格规划和审批,其租地建景、低标准设计、不符合遗址保护长远规划显而易见,为何没有得到及时制止?这些年来一建一拆,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持续性创意缺失,更使阿房宫景区后继乏力。陕西省社科院旅游专家张燕研究员说,人造阿房宫选址紧邻遗址,地处偏远,不仅道路、公交设施配套不足,而且与遗址旅游此消彼长,难以“双赢”。此外,景区内的建筑、演出等策划创意水平低,更没有持续投入开发。这是目前国内很多人造景区的“通病”。

  “阿房宫遗址已存在2000多年,希望即将建设的遗址公园充分吸取前车之鉴,建成‘长寿工程’。”张燕说。

关于我们 -网站会员 -广告服务 -服务声明 -办事指南 -在线咨询 -网站管理
-欢迎您,您是第1017328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