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绿化方兴未艾
标签:
时间:2013-03-21 点击:1981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园林行业概况——分类及产业链
园林行业主要可以分为市政绿化、地产园林和生态修复等三大类。其中市政绿化主要指的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共、小区休闲基地、生态湿地等园林工程或事业单位附属的园林工程等项目。地产园林主要是由房地产(行情 专区)公司投资建设的高档小区、别墅、酒店、度假村等周边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绿化工(行情 专区)程主要指通过人为构建植被,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主要是开采后的矿场废址、开凿公路和铁路等裸露的山体边坡等)进行辅助修复,从而使其逐步恢复或逐步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我国早期的园林绿化建设主要是市政园林建设,即使现在市政园林仍占据园林绿化行业的半壁江山。随着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地产园林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同时国家有关部门逐步重视生态破坏修复国土整治工作,生态修复也成为园林绿化的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地产景观和市政绿化项目占园林绿化工程市场容量的80%以上。
从产业链来看,园林行业包括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养护等四个方面。目前上市公司收入来源最大的为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设计,这也是最为核心的两个节点。园林绿化项目一般先由设计师进行方案设计,再由施工方进行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进入养护期。园林绿化苗木种植主要为园林工程施工服务,同时绿化苗木的品种和资源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会有一定的影响。
园林工程施工业务在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超过80%。苗木、石材、木材等建筑、绿化材料(行情 专区)和劳务是构成公司成本的主要内容,其中,材料费和人工费的结算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超过60%。
行业发展历经三阶段,政策标准不断提高,“十八大”开启新一轮发展
园林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1992年的《城市绿化条例》是我国城市园林产业的开端。随后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为行业企业发展建立了良性的轨道。
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制定了接下来十年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行业标志性政策,由此揭开园林行业高速发展序幕。具体内容包括: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平方米以上;到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
由于政策的推动,我国园林绿化水平在2001年开始迅速发展,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也让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园林的营造;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城市居住舒适感和房地产消费升级的要求刺激了园林绿化率不断上升。到2011年我国建成区绿化率39.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经达到11.8平方米,城市绿化已经达到并超过2001年政策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凸显决策层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已上升到空前高度。“十八大”后关于生态建设的规划与政策正在陆续推出,园林行业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的新一轮高速发展。
“十八大”后2012年11月住建部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设市城市要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完成等级评定工作,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其中已获得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要达到国家Ⅰ级标准。意见认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1月25日,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了《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保护生态的四大工程,在投入方面,规划提出要在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为主的基础上,引入多元化投入格局。“十二五”期间将推动各级政府把生态保护和监管,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完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推动建立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推动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财税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投资生态保护,此外,中央政府将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支持。
国土资源部2012年12月1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成为推进矿山土地复垦的纲领性文件。随着《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的制定,未来矿山土地复垦的主要目标将着眼于实现受损坏土地恢复为耕地及其他生态化用地,而非以往的简单覆盖植被。这一高要求的提出,,标志着未来矿区土地复垦将进入生态修复阶段。而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前已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如无意外,2013年初将正式公布。目前业内最保守的测算是,“十二五”期间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园林行业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的新一轮高速发展。
政策的高度重视将对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十八大”开启了园林行业新一轮发展,园林绿化将再次迎来高潮。
国际对比,我国园林尚处于第一阶段,方兴未艾
据对世界49个城市的统计,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人以上的占70%。就人均公园面积而言,2000年美国华盛顿为50平方米/人,澳大利亚堪培拉为70平方米/人,瑞典斯德哥尔摩超过68.3平方米/人。而我国2011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11.8平方米/人,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园林行业发展方兴未艾、任重道远。
以新加坡为例作为国际比较,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新加坡是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典型的地少人多。其地域狭小,土地面积648k平方米, 人口386万,人口密度高5965人/k平方米,但绿化面积却很大,现有绿地7500h平方米。绿地率50%,绿化覆盖率7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5平米,森林覆盖率30%。其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管理对我国高人口密度下的城市规划和园林绿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建国之初确立打造世界“花园城市”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管理养护。近几年,每年的绿化预算资金约为12亿新元,95%是财政拨款。在居住区规划方面对绿化指标的要求极为严格: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1个10公顷的公园;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1个1.5公顷的公园。因此在新加坡各政府组屋区,都建有居住区公园。
回顾新加坡园林绿化发展历程,60年代起步搞绿化,70年代搞美化,80年代抓多样化,90年代迈进艺术化,进入21世纪提出搞特色化。基本上每10年就有一次绿化发展上的大飞跃,实现了由“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的大转变。
而据美国园林绿化发展历程,美国已经度过建设期,基本形成“三分建,七分养”的行业格局。2007年美国园林养护业已达337.56亿美元,占园林景观行业产值的58%,是设计与工程建设(行情 专区)产值的1.38倍。随着我国建成区绿地面积加速扩大,未来养护行业前景可观。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养护市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仅北京市草坪的绿化面积就达21152公顷,而每平方米的养护费就大于6.5元。近几年全国绿化养护每年产值约200-300亿,园林养护的市场前景看好。养护业务现在非园林工程企业主营业务,但在未来可成为日趋重要的产业和利润增长点。
由此可见,虽然近十年来我国绿化工作开展迅速、成效明显,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尚处于第一阶段,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未来有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