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是江苏的荣誉,是江苏生态建设的压力,更是江苏发展现代林业的动力。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面对江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的更高需求,省委省政府把林业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视和推进。
2003年,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向全省发出“努力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新怡人的绿色江苏”的号召,明确把“绿色江苏”作为全省生态建设的最大工程,把植树造林作为绿色江苏建设的主体内容,吹响了绿色江苏建设的嘹亮号角。
随后,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批准实施《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把“林木覆盖率”纳入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考核指标体系,随后又把“绿色江苏”作为全省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实践载体之一提出更高要求。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每年都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头参与绿色江苏建设。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召开绿色江苏建设现场会、推进会,并适时召开村庄绿化、林业产业、森林防火等专题会议部署林业工作。
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按照“一区、二带、三网、四片、多点”的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绿色江苏建设,造林绿化与林业产业良性互动,改善生态环境与弘扬生态文化共同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物质和文化双丰收。
构建绿色屏障 维护生态安全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全省森林资源总量的快速提升,城乡生态面貌显著改善,为维护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0年来,全省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660.5万亩,超过此前35年造林面积总和。森林面积从1188万亩增加到2723万亩以上,林木覆盖率达21.6%,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是全国同期的3倍。森林碳汇由7454万吨增加到15484万吨。
以高等级公路、铁路为骨架,全省在道路两侧共建设高标准绿色通道178.9万亩,绿化里程13.37万公里,绿化率达93%,有效地保护了路段,美化了景观。
以沿海、沿江、沿河等为代表的水岸道路防护林网初步形成,共建设高效江河湖海生态防护林494.5万亩,有效地抵御了台风等自然灾害,减轻了工农业生产对水体污染,优化了农业生产条件。
坚持以乔灌草立体配置、大中小网格配套、多道防线联防相结合,为6200万亩农田建成高标准防护林网,有效地改善了全省农业生态条件,为保障农业丰产稳收、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宁镇扬、徐州、连云港、环太湖等4个集中连片的丘陵岗地区,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和石山造林,有计划地实施林相改造,共恢复丘陵岗地森林植被134.3万亩,基本建立了稳定、高质、高效的丘陵岗地森林生态系统。
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村庄绿化活动,全省新建村庄绿化示范村4663个,农户庭院花果飘香,农田林网纵横交错,乡村道路景观优美,农村河道水青岸绿,村庄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亮点。
发展绿色产业 繁荣生态经济
条条林带、片片森林不仅仅是绿色屏障、美丽风景,更是宝贵财富。依靠林业资源发展绿色产业,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淮北5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杨树产业,以板纸工业的大发展带动杨树资源培育业的大发展,把杨树产业建成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年间新增杨树工业原料林794.8万亩,年产原木近700万方。
我省是全国苗木产业大省,现有育苗面积180万亩,年总产苗量26亿株,年产值达185亿元,各类林木种苗市场达200余个。全省拥有6个国家级、20个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其中杨树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规模为亚洲之最。
野生动植物繁育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全省涌现出这类加工利用企业100余家,固定资产48亿元,从业人员数万人。
林产化工也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林产化学加工企业约280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电子、机械、石油、军工和食品等行业,年创产值约600亿元。
201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值达3099亿元,跃居全国前5位,以占全国0.7%的林地创造了占全国7%的林业产值。全省人造板产量4053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二;年产杨木700万立方米、木竹地板2.4亿平方米、优质林木种苗26亿株,均居全国第一。
弘扬绿色文化 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林业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而今,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已成为一种生活新潮流和新风尚。随着绿色江苏建设的推进,那些风景如画、空气清新、鸟儿欢飞、鱼儿畅游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逐年增多,林业生态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人们有了更多的去处和更多的方式去体验和品味异彩纷呈的森林文化和湿地文化,在回归自然之时,健康了身心,陶冶了情趣,弘扬了生态文明理念。
全省现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2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6处、自然保护区34处,基本保护了全省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麋鹿、丹顶鹤、银缕梅、宝华玉兰等国家重点保护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地。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绿色创建,是各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行动。无锡、扬州、徐州先后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南京、苏州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市,南京市、宿迁市和东海县政府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表彰为30年来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省另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市)24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34个、全国生态文化村6个。12家单位被命名为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南京)绿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中国杨树节等一批影响较大的全国或国际性节会,建设了中国(南京)绿化博览园、杨树博物馆、中国银杏博览园、中国东方盆景园、中国竹文化馆等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场馆。
“全社会办林业”已不是当初倡导的一句口号,全省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次达3000万,各种形式的纪念林和传播着绿色的生态文明志愿者逐年增多,认养绿地、认养“亲情林”也渐成时尚,人们爱绿护绿及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一棵古树名木就是一段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据统计,全省现有古树名木1.1万多棵。这些名副其实的“绿古董”是当之无愧的“树文化”传播者,见证着城市的沧桑变迁,记载着时代的荣辱兴衰,传承着文化的兴旺繁荣。
实践表明,“绿色江苏”这项全省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已经成为人人享受的惠民工程和人人喜爱的民心工程。在江苏,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去年2月,省委省政府在南京举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行动起来,在新起点上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提升了“两个率先”的目标内涵,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会上提出了包括“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新体系”在内的“五个新”的新要求,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大力度加以推进。李学勇省长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积极推进生态防护林、重要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和绿色村庄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加大生态文明创建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八项工程”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和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决策部署,将绿色江苏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工程主体,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大生态建设、修复和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大力繁荣生态文化,努力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完备的资源保护体系、高效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牢固基础,为推进“两个率先”、建设美好江苏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