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深圳风景园林网 > 信息公开 > 行业动态

评论:文化公园是否应考虑为文化添彩

标签:  时间:2013-01-31 点击:1994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发表评论(0)

  最近一则新闻,使我对地坛公园关心起来。什么样的新闻呢?有媒体报道,著名作家史铁生逝世两年后,骨灰仍旧未能入土为安,此前有读者曾提议将其安葬在北京地坛公园并为之塑像,但均遭到地坛管理方拒绝。《新民晚报》记者1月21日致电地坛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接到过相关申请或通知。记者随后联系到地坛公园上级管理部门东城区园林绿化局管理中心新闻发言人。发言人表示,此前曾有政协委员提交过在地坛内为史铁生塑像的提案,管理中心征求北京市文物局和雕塑委员会意见后,开过一个研讨会,并于2011年5月给予提案人回复。回复中称,从文物保护和规划考虑,地坛内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有关安葬事宜,发言人则表示并未收到相关提案或申请。

  新闻且如此。我因此而查了下地坛公园。得到的结果如下: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市民公园”后荒废,1957年恢复公园称 “地坛公园”,1981年以来,国家投资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整修。公园者,以传承文化并使广大群众有享受文化之所在。

  以古论,地坛公园历史上是皇家祭地之坛,祭地在封建王朝是很重大的事情。寓意五谷丰登,也寓意百姓要深耕细作,才可保证粮食丰收。然而,我注意到1928年改称 “市民公园”后荒废,民国时期,改为“市民公园”了,其实改得是不错的,封建时期祭地不就是百姓的事吗?没有百姓集体的辛勤劳作,丰收又怎可期呢?民国了,皇帝废了,改“市民公园”也合时宜的吧。民国时期动荡,这样的公园荒废了,也可想象。1981年,国家投资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整修,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政府对这样的文物古迹进行了保护和修整,这是泽被后代的好事。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学有了一段爆炸性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一个作家叫史铁生,他的成名作就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在国内传播极广,人们几乎是耳能熟详,很多研究文学的批评家也认为这篇散文赋予了地坛新的象征意义。正因于此,很多人以为把史铁生安葬在地坛公园并为之塑像是相得益彰的。然而,遗憾的是公园管理方以“殡葬法规有严格要求,且地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能随意建造公墓”的理由而拒绝。

  笔者以为,史铁生这样的作家,改革开放以后众所周知他的散文《我与地坛》,在地坛公园为其辟出一地竖一块碑有何不可?公园管理方只知死守规则,而不知变通,更或者让公众猜测他们原本不知有《我与地坛》之事而欠缺文化?1981年以来,国家的确投资保护了文物古建,但公园管理方是否思想也回到了封建时代?以为史铁生这样的人是不配进这样的皇家重地?笔者认为,公园管理方绝不会这样颟顸无知,他们实在是拘泥于规则而不知变通。是否一定要塑像?究竟要占用多大的地方?都是可以协商解决的嘛。1928年改称“市民公园”后荒废,这样的一个地方,让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出现的一个堪称伟大的作家,在公园里留下一块碑,真的是完全不可以的吗?笔者以为,是否入葬是一回事,但在公园给史铁生立一块碑只有给公园添彩的份,而绝不会给公园抹黑。文化公园,是否真正要考虑做些给文化添彩的事?

关于我们 -网站会员 -广告服务 -服务声明 -办事指南 -在线咨询 -网站管理
-欢迎您,您是第1017328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