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党委、政府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在全面落实。很多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新举措,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新思路令人耳目一新。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政治任务,体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是对全党和各级政府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成为全党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这是党的十八大的突出亮点,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的深刻把握,彰显了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成为一项政治任务,成为全党和各级政府必须有所作为的必答题。
既然是党的主张,各级党委就必须全力以赴去贯彻;既然是国家意志,各级政府就必须不折不扣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抓住重点。按照党的十八大的统一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就是五位一体。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任务,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发展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我们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和深远意义,自觉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安排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任务,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文件里,而要落实在实践中,体现在成效上。要抓紧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找准突破口,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真行动,务求实效。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局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
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关系如此复杂,任务如此繁重,只凭单个部门力量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统筹也难见成效,因此需要党委和政府在更大力度、更高层面上统一部署。
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比,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成功范例可鉴。按照一般推理,生态文明应在发达国家兴起,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并没在那里展开。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我们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制定政策规划。一味地片面追求GDP数字上的增长,是竭泽而渔,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减少生态产品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其结果必然是难以持续的。
我们还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政绩考核办法。政绩考核是引导干部行为的指挥棒,影响着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发力方向。既然是五位一体,考核体系就不能偏颇,不能为了强调经济指标而忽视了生态指标。新年伊始,昆明市把滇池治理在经济社会年度目标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从原来的5%提高到15%,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还必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奖惩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得力,要体现在干部评优、任用、升迁等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不得力,即使经济、社会、文化指标上去了,政绩也要大打折扣,惩戒措施要跟上。近日,针对减排项目进展缓慢的严峻形势,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痛斥不重视环保的干部,不配戴那顶乌纱帽,直接触动了相关部门领导的敏感神经。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真正重视起来,尤其需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工作不难,但领导不重视,进展缓慢;反过来,有些工作很难,但相关领导,尤其是"一把手"重视,开展起来也比较顺利。"一把手"重视了,整个系统才能真正动起来,才能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凡是生态文明建设较有成效的地方,一定是"一把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尤其需要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的强力推动,需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党政"一把手"任职有期限,但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任期之限。生态文明建设着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非一日之功,不可能速成。这就要求党政"一把手"既要干好在任见效之事,又要干好任后才能见效之事。
很多地方的"一把手"已经作出表率,带头身体力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对那些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拒绝污染项目的"一把手",其任期之内,"显绩"可能并不突出。这就需要突出生态文明相关指标,增强考核内容的科学性,不仅考量当前已经取得的"显绩",也要充分考虑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以考核引导和倒逼党政"一把手"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不干不行,不真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能不能全面贯彻落实,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智慧。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会很快出现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