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深圳风景园林网 > 信息公开 > 行业动态

中国十大创意城市深圳居首位 “接地气”是创意关键词

标签:  时间:2012-12-20 点击:1493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 发表评论(0)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主办的“2012中国城市榜”颁奖典礼日前在北京落幕,在全球170万网友票选中,深圳、北京、上海、普洱、成都、广州、苏州、九江、无锡和银川十座城市获得了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创意名城”称号。

  于中国众多城市而言,创意是个新概念,当大家还都停留在创意设计、创新科技等产业化发展时,上海、深圳两座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已经步入了创意的另一层次。对个人来说,创意可以是一种思想;对企业来说,创意可以是一个产品;而对政府来说,创意应该是营造一种激发人创新思想的氛围,提供一个学习、展示创意产品的平台。也就是说,政府在努力将自己的城市打造成创意城市的同时,伴随着始终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接地气”。现如今,有些城市很盲目,政府或是扮演着个人、企业的角色,或是不着边际的出台一些虚无缥缈的政策,而这些恰恰对城市的创意发展并无实际意义。

  相比之下,上海、深圳的城市政府或是已经历过失败的经验教训,现正朝着更加聪明智慧且行之有效的方向发展着。这一点,《老外看点》的法国籍主持人朱利安深有体会,他曾在上海住过三年,所以对上海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上海的城市规划是其值得称赞的一项创意政策,比如他将上海与北京比较,“北京的多文化更分散一些,但是上海感觉它的主题思路非常明确。北京找一个地方,你要说找一个什么类型的店或者商场或者一个文化区,它可能是在东五环,可能在西五环,也可能在北五环。但是在上海来讲特别简单的一个生活上很舒服的一点,是你可以骑自行车在一个区里面待着,你方方面面的元素都可以接触到,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上海。”

  对于目前中国许多城市不成熟的创意发展,深圳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韩望喜这样认为:“我觉得所有的创意都会经历一个转型的过程,一定会从传统的模仿的经历的一个过程经过一个创造变成一个很独特的个性的东西,我觉得在中国当代的每个城市都会经历的一个阵痛吧。”深圳因其城市的特殊原因,很好的树立了中国创新城市的榜样。因为历史短暂,一切从新,也因此比其他城市更懂得人才的重要性。韩望喜说:“我觉得任何一个创意的活动或者创意城市的建设也好,最最不能忽视的是它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最重要的,一定是对人的关注,一定从人性出发,这样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在城市急速转型的时候,人与城市的关系可能会更加紧张。深圳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大家都比较地宽容,我们所有的文化设施本着一个理念,要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我们的创意也是基于此,包括所有的东西,书城、音乐厅,还有我们流动的图书馆,所有的东西都是考虑到分享和方便,能够全覆盖,能够提供高品质,能够使大家满意。所以深圳在很多很多方面尽力提供一个很温暖的氛围,一种欣赏的氛围,一种友好的氛围,使大家能够觉得这个地方是适合栖居的,不仅灵魂适合栖居,身体也可以栖居,我们尽量想着什么是最适合这里的人。”

  深圳与上海,已然都已成为创意人才的聚集地,两座城市的创意魅力也由这些创意人才散发着。以往在大家看来,上海有着中国多样的人才优势,唯独在文化艺术方面稍显落后,因为北京始终是大家眼中公认的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城市。近年来,这一现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朱利安说:“我们一直说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我接触人当中逐渐发现现在很多做艺术的人才他们越来越多的愿意往上海跑,不说别的,上海比北京稍微优秀的一点是更能把艺术的创新精神跟生活的舒适感、便利感结合在一起。比如说上海有一个搞的比新天地更优秀的,就是田子坊,现在叫黄埔区了,这也算比较市中心的地方,有很多店,作为艺术街和艺术胡同、小院,然后美食、小酒吧,各国文化的人都聚集在那里,没事就聚会。有点像欧洲的那种感觉,不是玩儿的特别大,你进入小院、小胡同里面大家特别挤,然后一家一家的,这里面许许多多的人才都愿意往那里跑。它不是一个空壳。很多城市规划项目最后就是空壳,但是它真正在那里保留了这些地方的已经存在的一些元素。”

  相比上海,深圳似乎更快的找到了另一个发展前景,即培养城市的气质。近几年,深圳努力打造“图书之城”,举手投足间,无不彰显着博闻强识之气。深圳政府意识到,仅留住人才是不够的,想要可持续发展,还要不断提高人才的素质,随之城市的素质也会被提高,城市与人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对此,韩望喜说:“我们讲到读书,这个城市因为阅读而受人尊重,因为阅读去掉浮躁之气,变得非常有文化、有修养、有理性,能够非常客观地观察世界大事,能够了解国家发生什么事情,才能有城市发展的准确的定位,所以读书是很重要的一条,我们也在申请2015年的世界图书之都,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事情。”

  整场对话中,朱利安有一句话说的非常精准。他说:“我在中国十几年了,中国做项目总喜欢把事说的特别大,但其实很多事情,可能是想的很好,而如果没有以文化为起点,没有考虑到人的文化灵魂,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这的确是中国大多数城市政府在发展城市时,所犯下的通病,费很大力气做的事情,往往游离于人的本身,也就是没有真真正正的“接地气”

关于我们 -网站会员 -广告服务 -服务声明 -办事指南 -在线咨询 -网站管理
-欢迎您,您是第1017328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