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区内外市容环境建设一体化 | ||
|
【字号 大 中 小】 | |
|
作者: 深圳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局长 吴子俊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于珠三角和我市今后的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深圳市城市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来看,要以贯彻落实《纲要》为契机,加快推进特区内外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一体化,以适应珠三角一体化改革,提升深圳城管水平,努力打造最干净、最优美、最舒适的现代化文明城市。 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一体化是时代需要 深圳城市管理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已经向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轨道上发展。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贯彻《纲要》现场会深圳站会议上,用“管理有方”四个字对深圳城市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我市城管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域城市管理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在低层次上循环,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说明城市管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政府过去对特区内建设管理倾斜多、下功夫多。在前两年特区外实现城市化以后,特区内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必须一体化,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特区内外市容环境建设管理一体化,才能符合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需要,才能使深圳城市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特区外城市化起点晚于特区内,基础薄弱,所以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在城市道路建设管养方面,特区外道路桥梁的整体建设和管养不如特区内;在环卫管理方面,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完善,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一些区域仍然存在卫生死角特区外旧村许多都不同程度存在脏、乱、差现象等。因此,要推动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要打好自身的建设基础,解决好特区内外市容和环境建设的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尽快缩小特区内外差距,从而强化深圳从整体上参与珠三角改革发展的综合实力。 两年前,深圳市城管部门就提出了特区内外市容环境建设管理一体化问题,并着手研究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并正在取得一些良好成效。今年,特区内外市容环境建设管理一体化是城管系统工作的重点和主线。这里的“一体化”,只是行业管理上的“小一体化”,体现了深圳长期探索的“大城管”理念,它与珠三角的“大一体化”精神不谋而合。要落实好珠三角“大一体化”,首先必须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加快推进我们的“小一体化”的建设进程。特区内外做到了“一体化”,那么,参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一体化”就有了可靠的基础。 体现“三个结合”和“三个突出” 特区内外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也有管理体制机制上的规范与提升。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和“三个突出”上:一是要与特区外农村城市化工作相结合,突出加强特区外原农村市政设施接管后的整治与管理工作,大幅度提高我市市政设施管养的总体水平。二是要与我市即将全面开展的“城市更新”计划相结合,突出开展以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为重点的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急事,促进城中村等落后地区面貌出现较大改观。三是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治污保洁工程相结合,突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建设的硬实力,促进特区内外城市环境的整体协调。目前,市城管局已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特区内外市容环境建设与管理一体化工作意见》,确定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针对特区外市容环境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标准、优化运行机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消除二元结构,突出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幅提高特区外道路、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的建设与管养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的洁净度和优美度。 具体来说,在市政设施方面,特区外主要社区市政设施的移交接管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对这些已接管的市政设施分批进行整治和改造。三年内,各区都要制定整治改造的一揽子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对道路实行综合整治。同时,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落实维护经费和管理人员,将所接管的社区市政设施纳入日常维护管理,还要建立市、区两级“道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全市的城市照明“三遥”监控系统,不断提高社区市政设施管理水平。 在城中村整治方面,市政府已决定由城管部门牵头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整治。具体的要求,就是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以消防安全治理为重点,结合景观改善、路面及管网建设、管线整治等,从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消防设施、组建消防队伍、健全消防机制入手,大幅度提高城中村的消防安全和净化美化水平。首要目标要达到“七个一”的标准:即每个村建立一支专(兼)职消防队,每个专(兼)职消防队配备一套消防装备,每个片区至少有一处消防水源,每栋楼至少有一条楼梯通到屋面,每套房至少有一个逃生口,房中房一律拆除,每户都有一本防火手册。初步计划这一整治任务分三年时间完成,今年完成40%以上的整治任务,明年完成40%以上的整治任务,2011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打造最干净、最优美、最舒适的现代化文明城市,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其中“最干净”是摆在首位的。总的要求就是“同城同标准”,特区内外要“一把尺子量到底”。标准不一,就不可能有一体化,也不可能有高标准,只有坚持标准一致,才能促进共同提高。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共同落实《深圳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二是要健全环卫投入机制。特区外要将实行物业管理的封闭式小区以外的所有道路(含门店门前区域)和实行物业管理的城中村4米宽以上道路纳入市政管理范畴,实施全覆盖管理,由财政安排资金进行维护和管养,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三是完善特区外环卫基础设施,力争2011年底前特区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深圳城管工作历来有改革创新的传统,取得了不少在全国有影响的改革创新成果。但创新没有止境,特别是在落实《纲要》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把别人的经验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要适应国内外城市管理的新变化、顺应市民群众的新期待、体现深圳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要推进有关法规条例的制定。结合综合执法实践,制定《深圳市综合执法条例》,对管理体制、职责范围、强制措施、保障措施、协助机制、监督机制等重大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尽快制定《深圳市绿化条例》,为全市综合执法和绿化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奠定基础。 二是推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建立常态化的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能,重点突破对违法自然人行政处罚执行难的瓶颈性矛盾与困境。 三是改革有关收费政策。特区外要按照环卫经费以财政投入为主、卫生收费为辅的原则,坚决转变以收取卫生保洁费作为环卫经费主要来源的做法。要逐步实施垃圾进站减半直至免收费政策,特区内各区今年起垃圾进站一律免收转运费,宝安、龙岗区和光明新区2009年年底前实行垃圾进站减半收取转运费。 四是积极探索改善来深建设者生产生活环境。今年每个区要拿出1至2个试点,总结如何提高劳务工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的方法和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