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二○○五年十一月
本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四届一次会议精神,以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战略导向,以创建首批“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和开展2006年深圳市“城市管理年”为契机,做足“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文章,以规范管理、高效管理、现代化管理为主线,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整治与营造同步,发扬“团结、奉献、务实、高效”的深圳城管精神,巩固和发展梳理行动成果,全面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探索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十五”期间,深圳市城市管理工作成果丰硕、成效显著,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城中村改造的开展,使深圳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管理水平大为提高,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办法;完善了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全国领先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新路子。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洁净城市”、国家首届“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化城市管理的目标要求相比,与香港等国际化大城市相比,深圳市城市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温家宝总理考察深圳时,要求深圳积极发展与香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全面合作;市委书记李鸿忠指出:“国际化城市必须是一座健康、整洁、有序的城市,否则,国际化更无从谈起”;市长许宗衡强调: “城市管理工作要按照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要求,瞄准国际标杆,做足‘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文章,努力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深圳市建设国际化城市战略目标的确立,对深圳市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深圳城管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因此,做好《深圳市城市管理“十一五”规划》意义重大。
目前,深圳市人均GDP已经突破7000美元,正进入称之为“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并存的阶段:一方面,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结构错动频繁、社会阶层分化明显、流动加剧、公共安全隐患增多等社会问题日益凸现,给深圳市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未来五年,深圳市城市管理工作应继续弘扬“团结、奉献、务实、高效”的深圳城管精神,抓改革、促管理、创特色、争一流。以“确立一个目标、抓住两个契机、推动三个创新、抓好六项工作、实现八字方针”作为总体工作思路:
以创建首批“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推动全市的绿化美化工作;以开展深圳市政府拟定的2006年“城市管理年”为契机,整体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
推动管理手段的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大力推动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推动管理方式的创新。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与市民互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推动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
一、创建首批“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加大公园建设力度,打造“公园之城”; 二、解决环卫投入和产业化配套等问题; 三、逐步解决对违法的自然人处罚执行难的问题,营造文明法治环境; 四、继续抓好省、市卫生村、卫生镇(街)创建工作; 五、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市政管养水平; 六、加强城中村改造,创建首批市容环卫标兵村和达标村。
要在“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方针上做足文章,下足力气: 一、科学:要有科学的观念、科学的手段、科学的方法。 (1)用科学的观念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营造优良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用科学的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抓好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化垃圾中转站建设。 (3)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城市管理质量:在市政公园绿化管理、市政道路清扫保洁管理中大力推广末位淘汰制。 二、严格:对内从严要求;对外从严执法。 (1)对内:坚持执法队的达标升级活动,进一步落实执法督察工作;重点落实连续性清扫保洁、执法过程管理、环卫设施专人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各项规范、制度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在环卫管理、综合整治方面充分运用好红黄牌警告制度。 (2)对外: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私宰生猪、无证诊所、违章搭建、超线经营等城市顽症要彻底整治,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三、精细: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要细中求精,精中有细。 (1)增强精品意识:一个花坛、一盏路灯、一条路,在建设和维修上都要树立精品意识。公园建设一定要精心设计、周密规划、精雕细刻,要把每个公园都建设成深圳亮丽的绿色名片。 (2)强调覆盖式管理:在执法、环卫等方面要落实空间上无盲区、时间上无盲点的覆盖式管理。 (3)重视细节管理:对破损的市政设施及时提出整修和改造方案,保持市政设施较高的完好率。 四、长效:坚持各项制度,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一整套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1)坚持各项制度:环卫方面的市容环卫杯评比竞赛;执法方面的日报制度、执法过程管理制度、红黄牌警告制度;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面的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小区)创建活动、社区公园创建活动、星级公园创建活动等等。这些制度或活动都是推动大城管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坚持、继续完善、丰富发展。 (2)加强立法工作:许宗衡市长强调,城市管理的一些长效管理的问题要在立法的层面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要重点解决对违法的自然人处罚执行难的问题及户外广告管理的问题。
园林绿化以创建首批“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为具体工作目标,继续坚持整治与营造相结合的方针,到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全面落实市政府提出的新公园建设计划,新建郊野公园、市政公园和社区公园300个;大力营造社区环境,特别要大力推进社区公园、道路绿化、街心绿地建设,使深圳变成一座环境优美的“公园之城”。
环境卫生
以建立循环经济与“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目标,促进环卫行业向规范、和谐、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深化环境卫生综合和长效管理,继续提升全市环境卫生质量,加快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保持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完善市、区、街、社区四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确保环境卫生投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保证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全面建成现代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垃圾收运和处理处置系统,重点解决市民入厕难和垃圾收运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关闭所有的生活垃圾简易堆放场,实施垃圾堆放场及周边环境的生态恢复;严格落实辖区环卫管理责任制和系列环卫改革措施,消除城中村、内街等难点区域的脏乱差,加强对政府预留地、待建地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拆除违法搭建,清理乱摆卖;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统一调配和应急处置系统;继续推进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行业管理;建立和健全有助于环卫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环卫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培养文明行为。
行政执法
营造文明法治环境,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实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继续以执法队伍达标升级活动为载体,严格落实执法巡查制度,加强执法督察;进一步加大专项执法工作力度;建立完善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法院系统“三位一体”的执法模式;努力解决对违法的自然人行政处罚执行难的问题,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城管执法对自然人处罚执行率达到10%以上;切实落实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事件的方案,逐步减少暴力抗法现象。
爱国卫生
“十一五”期间,爱国卫生以推进联合国“健康城市计划”,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卫生镇、卫生村创建成果,全面实现“四害”达标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城市卫生整体水平。 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动城市卫生工作,继续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卫生镇村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先进单位”、“国家卫生村”创建活动。2010年,市卫生村达到80%,省卫生村达到50%,国家卫生村达到10%,健康教育水平普及率达到100%。2007年全市完成“四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实现灭蚊达标,2008年实现灭蟑螂达标。 市政设施
加强市政设施管理,保证市政设施完好、维修及时,确保城市道路畅通、整洁,夜晚明亮。 保持道桥设施综合完好率在95%以上,确保道路桥梁维修工程质量合格率和道路桥梁修复及时率达到100%;实现全市道路照明率达到98%,道路照明设备完好率96%。计划每年对3座左右存在病害的桥梁进行病害处理及加固处理,对3-5条道路进行大修改造、全面彻底整治;主干道病害在8小时内、次干道病害在24小时内修复;强化管理手段,提升市政设施管养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以保证道路、桥梁的完好率水平和使用功能;认真抓好交通改善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城市照明管理系统,研究和探索市政设施的防盗技术,切实保障设施安全,积极做好城市照明节电工作。
社区环境
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社区环境建设,提高社区环境质量。到2010年,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小区)建成比率达到95%以上,市容环卫达标村(社区)建成比率达到100%,市容环卫标兵村(社区)建成比率达到30%以上。 “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部门要结合我市“村改居”工作的实际,以创建市容环卫达标村(社区)和标兵村(社区)为载体,积极探索和创新“城中村”改造的有效模式,加强对社区环境建设与维护工作的指导,督促社区管理部门加大对社区环卫、市政、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规范清扫保洁、垃圾回收转运、市政设施维护、园林绿化管养等日常性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好人才,是城市管理工作保持发展后劲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部门要重点引进废弃物处理、市政管理、绿化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建立公开招考、人才培训、竞争上岗等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要建立一支政治强、思想稳、纪律严、业务精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断开创深圳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机制保障 继续着力构建深圳市大城管格局,对内实现各项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市容综合整治、环卫管理、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市政建设等各方面形成良好的协调互动工作机制;对外加强与市、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作,统一特区内外的管理体制,优化职能配置,合理划分条块之间、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和任务,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尤其是街道、居委会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上下一盘棋,同拧一股绳”的大城管格局。要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辖区管理责任制、专业承包管理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认真制定和贯彻规范化管理标准。建立城市管理公众调查和评价制度,形成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互动机制;多渠道构建城市管理宣传网络,多管齐下、持之以恒,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管参与热情,共建文明深圳。
(三)资金保障 加强城市管理投入,保持城市管理经费与经济同步增长,保证城市管理事业发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十一五”期间,政府财政资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保证城市管理重点建设项目所需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工,尽早创造效益,体现价值;其二,保证日常的维护、管养经费及时到位,保障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三,添置必要的设备与交通工具,切实解决管区范围大、管理任务重造成的维修、巡查工具短缺问题;其四,落实解决下属各部门关于人员、经费、用房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解决城管广大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其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城市管理事业,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四)法律保障 做好立法与法规修订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基本覆盖城市管理的各方面,填补法律真空地带,逐步解决一市两制问题,力争特区内外执法标准统一;同时要确保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将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在行政执法方面,要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加大基层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同时要规范自身管理、拓宽群众监督,做到管有依据、罚有力度、惩有程序。 (五)科技保障 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园林绿化方面,大力推广城市绿化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市政建设方面,探索建设、维修工作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环保材料和废旧材料再生的开发利用上下功夫;环卫爱卫方面,继续规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处置系统,推进生物防治技术杀消“四害”、白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有特色的数据中心,利用开发城市管理电子信息化系统,便于全面准确的采集城市管理相关信息,对重大决策进行影响分析。
“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城市管理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际化城市”的总体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改革创新,实践“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发展理念,为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认清发展形势,把握工作重点,认真做好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市长许宗衡在深圳市“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2、《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市发展和改革局2004年12月21日) 3、《特区城市管理》2005年第2期文《优化生态环境 美化城市形象 在新起点上把城管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访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吴子俊》 4、《特区城市管理》2004年第1期文《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圳市城管办(行政执法局)主任(局长)吴子俊谈2004年工作思路》 5、《深圳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控指标体系》(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 6、《特区城市管理》2004年第6期文《用科学发展观调校城市化进程——深圳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梳理行动”之拆除乱搭建记实》 7、深圳特区报(2005年09月16日)《城市管理工作要瞄准国际标杆》 8、深圳特区报(2005年09月29日)《借鉴先进经验寻求城管突破——深圳探索创新城管体制整治市容环境述评》 9、《五年城管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城管工作基本思路》(深城管【2000】09号) 10、《深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11、《深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12、《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等 附表一:城市管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值
附表二:城市管理“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