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会蓝皮书由市社科院和市民政局共同编撰。
2009深圳社会蓝皮书发布
提出改善民生促发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深圳新闻网讯 (记者邓妍/文、图) 昨日(5月24日),《2009深圳社会蓝皮书》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正式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记者了解到,该书主要分析了2008年深圳社会发展状况和2009年社会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该书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深圳市民政局共同编撰,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由总报告、社会事业篇、社会工作篇、社会组织篇、社区建设篇、城市管理篇、专题篇组成。
《2009深圳社会蓝皮书》主要分析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尽管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深圳市仍然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根据测算,2008年全市涉及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的政府投资总计554.9亿元,占去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总规模的3/4,重点解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高了全市人民的净福利水平,市民的幸福感也有所提升。
该书提出,2009年是深圳市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深圳经济发展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出口、消费和就业将面临巨大压力,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更是将珠三角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定位,也将为深圳的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该书预测,在新的形势下,深圳市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社会领域的改革将进一步加快;公民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但与此同时,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将不断出现,社会突发事件可能会有所增多。
展望2009,该书认为,深圳市需要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为突破口,着力改善民生,落实“服务年”,重点在就业、教育、公共卫生、住房保障、人才引进、社区建设、居住证管理方面有所突破,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发展促民生,以稳定保发展。
幸福 陈飞/漫画
深圳市居民幸福指数:68%
比2006年提升5个百分点,逾8成人认为以后会更幸福
《2009深圳社会蓝皮书》公布了“2008年深圳市民幸福感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2008年深圳市居民的幸福感较高,共有58.7%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不幸福的比例只有8%,受访深圳居民的综合满意度(即“幸福指数”)达到68%,高于2006年第一次幸福感调查时的63%。
2/3的受访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
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742份。其中60%的调查问卷由生活在关外的居民填写,2/3的受访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70%多的受访者为非户籍居民,85%的受访者在深圳生活了一年以上,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年龄在29岁以下。深圳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表示,之所以关注年轻人、非户籍人口、中低收入阶层、居住在关外的人群,是因为这四类人群构成了市民的主体,也能让调查结果最大限度地反映深圳居民的幸福感。
调查发现,有意长期在深圳发展的市民占全部访谈对象的46.1%。在访问对象中,户籍人口只占不到3成,但是认可自己是“深圳人”的比例却高达60.5%。
医疗保障满意度较低
“2008年深圳市民幸福感调查报告”由深圳社科院在去年底完成。居民幸福感测量是从“美满生活+愉悦身心+和谐关系”三个角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于综合满意度的调查。
在构成幸福感的三类指标中,受访居民对“生活满意度”的幸福程度最低,为64.1%,其余依次为“身心愉悦度”69.6%和“人际与社会和谐度”77.5%。
根据调查,深圳居民满意度最高的前五项依次为“深圳发展与个人幸福”(85.5%)、“幸福预期”(84.2%)、“家庭生活”(75.4%)、“深圳人”认同(73.7%)和“人际交往关系”(73.5%)。而满意度最低的五项分别为“精神紧张程度”(49.7%)、“社会阶层”(50.8%)、“医疗状况”(59.6%)、“社会保障”(60.5%)和“经济状况”(61.3%)。
逾8成人认为以后更幸福
据了解,上一次深圳市民幸福感调查报告发布是在2006年。与 2006年相比,感觉自己的幸福感有所改善的受访居民人数超过半数,占到总体的55.2%,而幸福感恶化的仅占13.5%。56.7%的居民认为同其他地方的经历相比,在深圳更加幸福,而觉得深圳发展与个人幸福相关的居民也多达64.5%。
人们对未来的幸福预期普遍较高,83.3%的被访者认为自己5年后会变得更加幸福。85.5%的受访者认为深圳发展与个人幸福息息相关,这个数据比2006年上升了28个百分点,这体现了市民对深圳较高的认同感。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对调查结果表示是意料之外,在2008年社会、经济最动荡的一年,深圳市民幸福指数却较2006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统计所见所有指标都比2006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幸福感何以得到了提升的原因,乐正分析说,经济形势差的情况下,由于一些政策的推出,市民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随着深圳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不断增长以及民生净福利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整体向前、收入整体向上提升等都改善了居民的幸福感。(记者邓妍)(晶报)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市民政局共同组织编撰的2009深圳社会发展蓝皮书出炉
深圳今年投600亿改善民生
尽管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深圳居民去年的幸福感仍较两年前提高了5%。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赋予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定位,更使深圳的改革发展迎来了“第二春”。昨天上午,《2009深圳社会蓝皮书:深圳社会发展报告》正式出版,这是记者从书上获悉的。
去年我市在民生领域投资超500亿元
蓝皮书由市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市民政局共同组织编撰,是继去年之后,我市出版的第二本有关社会发展的蓝皮书,主要分析2008年深圳社会发展状况和2009年社会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全书由总报告、社会事业篇、社会工作篇、社会组织篇、社区建设篇、城市管理篇、专题篇六个篇章组成,覆盖深圳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
蓝皮书指出,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尽管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深圳市仍然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根据测算,2008年全市涉及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的政府投资总计554.9亿元,占去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总规模的3/4,重点解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高了全市人民的净福利水平,市民的幸福感也有所提升。
深圳将迎来改革发展第二春
蓝皮书认为,2009年深圳市出口、消费和就业将面临巨大压力,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赋予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定位,为深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也将为深圳的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我市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包括四方面,一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深圳将投资600亿元刺激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二是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加快,国家赋予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定位,深圳将迎来改革发展的第二春。三是公民社会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在建设公民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四是新的社会矛盾和新的社会问题将不断产生。
十项建议促深圳社会建设再发展
就今年深圳的社会发展,蓝皮书提出十项建议:
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上要有所突破,在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方面有新突破,在理顺市、区、街道事权,实行扁平化管理上要有新突破。二是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制定职业培训计划,扩大青年职业见习规模,实施大学生技能培训补贴,设立就业援助计划,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力度,通过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三是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更加均衡发展,搞好原村办小学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和深圳大学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四是提高社康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五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六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建立技术类公务员岗位,增加科研教育类事业单位的津贴。七是构建立体化的交通出行体系。八是强化居住证服务功能,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新探索,强化居住证的服务职能而非管理职能。九是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十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记者 李舒瑜) 深圳特区报
义工为深圳文明添分不少。本报记者 陈发清 摄
文明成深圳最宝贵无形资源
八年来深圳文明指数年增长率高达11.48%,接近同期GDP增速
关键词
文明指数
文明指数是描述文明发展状况、评价文明发展水平、监测文明创建成效、预测文明发展趋势、研究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工具。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明指数课题组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由7个一级指标和7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并用这套评价体系对2001~2007年深圳市文明指数进行了科学测评,从而使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出台文明指数评价体系和首个发布年度文明指数的城市。
深圳市文明指数测评分析报告指出,从2000~2007年,深圳市文明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1.48%,连续八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说明深圳开始从增创经济发展硬实力向增创文明发展软实力转变,深圳的文明发展已经进入一轮长波发展周期,深圳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称号当之无愧。
测评分析报告指出,在深圳文明指数的七个领域指数中,首次消除了负增长,安全指数、关爱指数、廉洁指数、诚信指数、人文指数、幸福指数、环境指数等全部领域指数实现正增长。其中,关爱指数和人文指数连续八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连续八年超过GDP增速,连续八年在七大领域指数中处于领跑地位。捐赠、慈善、献血、义工、法律援助等指标持续领先,是关爱指数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专利申请量、科技成果、文化产业产值、公共文化服务等指标快速发展是人文指数持续领跑的主要动力。同时,诚信指数和幸福指数呈小步快跑态势。此外,近年来,深圳市廉洁指数小步快跑,安全指数扔掉负增长帽子,从文明指数发展的阻碍因素,一跃成为对文明指数贡献最大的两个领域指数。
报告认为,八年来,深圳文明指数年增长率高达11.48%,接近同期GDP增速,说明深圳的发展从主要依靠有形资源向主要依靠无形资源转变,发展模式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发展动力从硬实力驱动向软实力驱动转变,文明已成为深圳最宝贵的无形资源、最重要的发展环境、最大的发展动力和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记者 陈晓薇 胡蓉)
关键词
心理问题
针对目前日益突出的社会人群心理卫生问题,深圳政府各相关部门与精神卫生专家,共同对深圳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相关数据,介绍了深圳的心理卫生状况、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深圳精神卫生机构状况、自杀问题、“三无”精神病人救治、外来劳务工心理健康问题等,分析了深圳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上尚存在的瓶颈因素,并提出了专业意见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生网午托
三成学生“不满意”校外午托班
报告提出解决问题四大途径
近期,市政府针对深圳中小学生的午餐午休问题,提出了4个建议。市教育局还专门组成了工作小组,对此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并发放问卷,征求家长、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准确的分析,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案。
市教育局关于深圳市中小学生午餐午休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学生对现有校外午托班的评价,26%很满意,42%基本满意,20%不太满意,11%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人太多、太挤,饭菜不好吃,环境卫生条件太差,收费太高。
根据调查,当前,深圳市初中、小学在校生78万人,其中七成以上中小学生回家午餐午休。家庭外午餐午休学生中,14%在校外个体自然人举办的午托班午餐午休。现有校外午托班59%在居民楼,18%在幼儿园,6%在综合商住楼。60%的校外午托班规模在30人以下,设备设施简陋,缺乏消防与食品安全保障,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收费每月在200~400元之间。由于午托问题是近几年才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发展新问题,因而缺乏现成的专门性政策法规。现阶段,午托机构审批部门和程序不明确,缺乏准入标准,缺乏收费标准,管理责任不清,午托机构规范管理亟待加强。
报告认为,解决深圳市午托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家长承担,学校尽力,社会参与”。应大力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中午接子女回家午餐午休,对于因各种原因确实不能回家的学生,应充分发挥校内午托的积极作用,对无法建学生食堂以及学生食堂供应能力不足的学校实行校内午休校外配餐的新模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有实力的教育辅导机构及其他法人举办符合标准要求的午托班,多渠道共同解决午托问题。
为此,报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4个主要途径。一是进一步强化就近入学,切实缩小择校范围,督促家长自觉承担子女监护责任,创造条件,接受子女回家午餐午休。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学校生活设施,依法配备学校注册安全主任,加强学校卫生保健队伍建设,加强学校非教育教学时间和午餐午休安全管理。三是探索校内午休校外配餐新模式。四是允许社区和校外培训机构等法人组织举办校外午托机构,实现校外午托机构由目前的个体自然人举办向法人举办的转变,建章立制,加强监管。
报告认为,校外午托机构的合理定性,是规范管理午托机构的重要前提。应将上述法人举办的校外午托班定性为公益性教育服务机构,登记为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记者 陈晓薇 胡 蓉)
关键词
女工婚恋
经济问题阻碍结婚
多数女劳务工对婚姻慎重
深圳生活着数百万女劳务工,深圳政府十分关注这些外来女工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资助学者对她们的恋爱观和恋爱经历进行调查,并针对普遍问题,给出中肯的指导意见。
【本报讯】(记者 陈晓薇 胡 蓉)2005年,市妇联承担了深圳社科院外来女劳务工婚恋问题的调研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了157名外来女性,访谈涉及女劳务工恋爱、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基本事实,其中包括择偶条件、恋爱经历、婚前性行为、婚姻家庭生活、子女教育、避孕与人工流产等问题。其中对未婚部分的案例分析显示,女劳务工在选择配偶时既有传统的主流观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男强女弱传统的择偶观念仍具有相当的市场,而且年龄越大,择偶条件越务实。
研究人员在访谈中发现,无论自认开放还是保守,绝大多数的女劳务工对待以金钱为驱动的充当第三者、情人的看法都是鄙视和反对的,而对于基于爱情的非道德关系持理解态度。而且,在女劳务工看来,婚前性行为不再是令人难以启齿的问题。调查显示,女劳务工婚前的性关系有几个特点:年龄越轻,性开放度越高;性行为仍然是有社会压力的;性活动缺少基本条件;缺少有关性的知识和保护措施;不能对性活动的后果进行适当的处置。此外,女劳务工大多性知识缺乏,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的发生率很高,妇科疾病的发病率较大。
在结婚意愿的问题上,大多数女劳务工对婚姻比较慎重,但经济拮据,不愿嫁到异乡,难以确定最后的归宿,对两性关系失望或者担心,缺乏心理准备等都是阻碍结婚的原因。“我们没钱,不能买房,在这里结婚纯属梦想。”一位受访谈的24岁美容小姐说,“我是很想跟他在一起,但我又担心经济,他每月收入要起码三四千才能够生活,没钱的话感情也会变的。他的经济现在比较困难,工作不稳定。”
两成成年人心理有问题 调查显示,有6.6%的中学生做过自杀计划
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市康宁医院关于深圳心理卫生状况的调研报告显示,深圳人的“自杀”倾向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在接受调研的4000多名中学生中,6.6%的人曾做过自杀计划。
根据有关部门、单位和机构对深圳全市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显示,平均每5个成年深圳人中,就有1人具有1种心理卫生问题,达到20%,这一数据高于全国15%的平均水平,是1996年深圳市精神疾病调查结果的4.48倍。患病人群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常住人口患病率高于户籍人口。神经症患病率、抑郁症等情感障碍患病率都比1996年上升了三四倍。深圳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报告指出,以深圳市在校中小学生50万人推算,有10万~16万名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数量惊人。
在自杀问题方面,由于深圳市尚未进行过自杀率调查,引用国际认可的自杀率平均值每10万人20人推算,本市1000万人口,自杀者可达2000人之多,超过交通事故致死人数。据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755-25629459)统计,平均每天接听咨询电话约60个,全年共计2万余次,来电中约20%的人称有过自杀想法,有的有自杀计划,有的曾经实施过自杀。深圳市疾控中心在18家学校、4350名中学生中开展了“深圳市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自杀相关行为”方面,有12.1%的受试学生曾考虑过自杀,有6.6%的学生做过自杀计划,2.2%的学生采取措施试图自杀。其中,初、高中生在“考虑自杀”、“做过自杀计划”、“采取措施试图自杀” 三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大学生。
报告在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时认为,应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硬件建设和运作管理力度,针对重点人群如抑郁症患者和青少年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开展自杀预防的科学研究,探索现场心理干预和重大灾难后的心理救援模式。(记者 陈晓薇 胡 蓉)
蓝皮书数据库
554.9亿元
2008年,深圳涉及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的政府投资总计554.9亿元。
3.22亿元
深圳市除执行国家规定的免缴学杂费规定外,还增加免收课本费,并将义务教育免费标准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受益学生达到77.2万人次,累计免费3.22亿元。
1207.34万人次
截至2007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597座,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225.23万册(件),总流通人次1207.34万人次。
88.3%
2008年2月,发布2007年深圳市民体质测定报告,市民体质合格率达88.3%。
30多万人次
从2000年至今,全市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金共支出1500多万元,救助低保对象达30多万人次。
21713户
深圳市总工会建立“职工解困济难基金”,实施“送温暖”工程,迄今为止对21713户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2300多万元。
85.6%
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5.4%,“两抢”、“两盗”案件同比下降7.9%。公众安全感率达到85.6%,社会治安工作满意率达到90.2%,两项指标均创历年新高。
(深圳商报记者 胡 蓉 整理)
制表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