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当前位置:深圳风景园林网 > > 最新信息

哈尔滨城乡规划局党组书记:科学规划和谐哈尔滨

标签:  时间:2009-04-30 点击:2750 来源:深圳风景园林协会
 
哈尔滨城乡规划局党组书记:科学规划和谐哈尔滨
[日期:2009-03-2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俞滨洋   发表评论(0) 打印

  科学规划和谐哈尔滨

  为“四区”发展构筑优美载体空间

  新时期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为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规划构想,即着力建设“八大经济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

  “八大经济区”的提出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认识升华,是对我省区域发展思路的完善创新;“十大工程”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有效之策。这一战略构想对省会城市哈尔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也对哈尔滨的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挖掘哈尔滨的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等诸多比较优势,科学谋划,抓住要领,发挥城乡规划的先导和综合调控与引领作用,服务创新发展,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优质服务的窗口。

  一、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为哈尔滨“四区”发展搭建载体空间。

  省委书记吉炳轩对哈尔滨市强调的“四区”是对全省“八大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延伸和细化。要紧紧围绕这一战略构想,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先导作用,着眼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哈尔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搭建良好的载体空间。

  一是围绕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组织完善平房航空汽车产业城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为哈尔滨市发展航空产业和汽车产业等新型工业基地创造条件;完善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核心示范区规划,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保证建设项目依法落地;统筹哈尔滨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形成分工明确、错位发展、集聚效应的局面。

  二是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中区,依据基于知识经济的空间远景规划,在南岗知识创新园区规划基础上,抓紧组织编制哈尔滨文化创新园区规划,统筹规划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周边土地资源,推进“三区联动、融合发展”;协助省测绘局编制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园区规划,推动哈尔滨服务外包业发展。

  三是围绕发展对外开放的前导区,在哈尔滨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暨自由贸易区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哈尔滨是中国与北美空中航线最短的特大城市的区位优势,提高太平国际机场在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的定位,为争取开放第五航权,建设“航空物流园”和“临空产业园”,在航空物流园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在临空产业园内设立出口加工区,然后逐渐整合演化为“自由贸易区”,提供超前、优质、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服务。

  四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促进哈尔滨市农村城镇化进程,组织编制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规划、乡镇规划和村屯规划,统筹城乡建设与发展,形成城市与农村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此外,围绕发展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结合哈尔滨自然、文化资源优势,抓紧修编新一轮太阳岛风景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完善沿江景观开发利用规划,实施“印象·哈尔滨”规划,打造“冰城夏都”的城市品牌,推进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

  围绕“十大工程”,做大做强项目。一是着力高标准谋划项目,确保依法空间落地。项目库的建立要通盘考虑,适度超前,瞄准东北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围绕发展新战略,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做大、做强、做优、做美项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构筑上百亿、上千亿产业链。如营造新型装备制造业链条、绿色生物产业链条、国际航空物流产业链条、冰雪文化经济链条等。二是着力动态调整项目库。合理选择和分布项目,均衡布局,有利于发挥带动作用。同时注重项目的惠民性,关注民生、民心。统筹谋划项目库,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动态调整,实时补充和调整,分阶段实施。三是着力市场化运作项目。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专家论证基础上确定的项目,更要与开发商的需求相结合。政府投资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政府调控,更适合目前城市发展需求,更容易取得效果,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统筹规划,为哈尔滨在全省当好“龙头”创造适宜创业、适宜人居的环境。

  围绕“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四区"建设,统筹规划,创造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着力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提供规划服务。构筑与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快速、低耗、高效、安全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越江通道建设,以越江交通走廊支撑江北新区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交通,积极构建BRT线网。建设高标准、高水平、超前可行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框架,尤其重点加强给排水、电力、通信、供热、燃气、环境卫生、综合防灾等设施的建设。

  二是着力构建有北方寒地特色的生态社区提供规划服务。打破传统住区规划模式,从精品住区、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三个层次入手,应用全新理念设计,构建四季各异、独具特色的寒地生态景观,打造北方生态住区。新区要注重建设绿色生态社区,老城改造要注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使居民拥有宽敞、明亮、舒适、优美的住房和社区环境。

  三是着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网络提供规划服务。以建设生态园林城为目标,构筑“一江、两河、三沟、四湖”的生态格局,“南河北岛,东山西湖”的生态框架,“组团布局、绿色环抱、点面结合、绿地楔入、廊道相连”的生态绿地系统。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推动城市生态建设从“绿化”向“美化”和“艺术化”提升。构建“大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并以此为依托,为积极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服务。

  四是着力规划调控,加大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力度。继承和发扬特有的城市建筑特色,把城市的更新改造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加大对保护建筑的保护力度,对南岗中东铁路住宅保护街坊、道外传统商市风貌区等进行保护性改造。将哈尔滨传统工业区作为城市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对有历史见证意义的工业建筑进行再利用,开发传统工业文化旅游。

  三、强化服务,为哈尔滨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坚持改革和创新,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谋划服务发展大局的新思路,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实施“科技兴规、服务兴局”的战略,不断推进规划工作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方式转变,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尤其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最新要求,塑造优质投资发展环境。

  一是在规划编制上,着力推精品出佳作。树立和谐规划新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定位,不断借鉴、吸收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与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城市特色、寒地景观、历史文化以及老工业基地等特点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增强规划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美学含量、绿色含量等知识含量,进一步完善城市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相配套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特别是把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紧密结合,推出更多的规划佳作精品,引领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规划审批上,着力简环节提速度。进一步优化创新规划管理运行机制,推进规划管理模式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化。有效处理依法行政与重大项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关系,强化六项制度落实。扩大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窗口直接审批范围,对重大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制度。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力争达到全国同类城市最短。针对棚改、哈西客站建设、地铁一号线、三环路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实行“三会合一”一次性决策制度。建立诚信档案,对诚信的建设单位建设的公益类建设项目、大专院校校园内的教育科研项目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厂区内的技改项目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实行“零审批”(即时办理)报备制度。减少运转环节,改进审批用印,实行电子印章用印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制订相应奖惩措施,加大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形成长效机制。

  三是在批后管理上,严执法强监管。加大城乡规划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应用GIS、GPS等新技术手段对建设工程实行动态监测,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进一步推进“联合执法”,坚决遏制私建滥建之风。今年拟在全市开展打击违法建设大拆违行动。以城市规划展馆和“规划公园”网站为载体,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建立强有力的城市规划监督机制,包括行政监督制度、社会监督制度和公开通报制度,明确责任,依法监督,并把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社会手段有机结合,确保精品规划设计出精品,不走样。

  四是在规划实施上,通过“十个一”评优,奖励精品佳作。搭建平台,开展“十个一”评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一个特色寒地住区、一个特色市场、一个主题公园、一个主题广场、一个标志性新建筑、一个标志性老建筑、一个精品广告、一个精品灯饰、一个地域性雕塑、一个地域性配套设施等,进行评优并予以奖励,引领城市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出精品、出佳作,促进城市面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作者系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人文地理学博士

关于我们 -网站会员 -广告服务 -服务声明 -办事指南 -在线咨询 -网站管理
-欢迎您,您是第1017328位访问者!